#丁酉新春#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大年,同時也是白族人一年中最盛大、最隆重的節慶。在白族的農村里,冬至以后家家戶戶就開始殺年豬了。殺年豬一是為春節做準備,腌制豬頭、火腿,還要吹豬肝,做豬肝胙,二是對全家人一年辛勤勞動的補償,蒸米灌腸,吃大塊肉,請親戚朋友,一同分享勞動的果實。進入臘月,白族人趕街的一天天熱鬧起來,地窄處特別擁擠。大家忙著春節的臨近,背著籃子,挎著提兜,像發了瘋一樣穿梭于集市中。臘月的年貨街,各種商品包羅萬象,應有盡有,吃的、穿的、用的,只要人們過節需要的物品,無論路程多遠,商販也會從四面八方販運過來。而農家也會將自家飼養的雞、鴨,自家塘里養的魚,還有各種農副產品都背到年貨街來賣,然后再買回自己家中需要的東西。在白族地區的年貨街購物只見人頭攢動,摩肩接踵,要是再背上個籃子,不但擠進去難,想擠出來那就更難了。那種熱鬧的景象,與趕大理三月街一樣。備好豬頭與酒茶,門聯春貼亦堪夸。過年事物已全俱,待購一簇山茶花。這真實生動地表現了白族人家年前備辦好各種年貨后的喜悅心情。明清以來,隨著漢文化在白族地區的深入傳播,入學讀書,學習漢文化蔚然成風。源于古代“桃符”的春聯,作為一種喜慶吉祥的象征,貼春聯已成為白族人家過春節的重要標志。春節臨近各村寨里一些讀書人都樂意給鄰里們書寫春聯,人們既看重書法,也十分講究春聯的內容。有些村寨沒有會寫春聯的人,就只好跑好遠的路去找人寫春聯。白族人看來過春節的東西可以缺,但喜慶吉祥的春聯不可不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