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南亞的緯度位置氣候特點地形?
? 緯度位置:從東經102°到東經140°,從北緯23°26'到南緯10°。東南亞的大部分地區處于熱帶。
? 東南亞位于亞洲東南部,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。中南半島因位于中國以南而得名,南部的細長部分叫馬來半島。馬來群島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廣闊海域,是世界最大的群島,共有兩萬多個島嶼,分屬印度尼西亞、馬來西亞、東帝汶、文萊和菲律賓等國。
? ? ?東南亞地跨赤道,是屬于亞洲緯度最低的地區,面臨廣大海域,屬熱帶濕潤氣候區。除中南半島20°N以北的地方年較差可達10℃,北部髙山區可出現霜雪外,大部分地區的年平均氣溫在25?27℃,年較差一般不超過5.5℃,赤道附近只有2℃。年降水量則因地形、風向、距海遠近的影響,地區間差異較大,但大部分地區的年降水量在2 000mm左右。
東南亞兩種氣候類型:一種為熱帶雨林氣候,形成在赤道附近(5°S?5°N),包括馬來半島的南部和馬來群島的大部分地區。由于靠近赤道,太陽輻射強烈,氣溫高,氣壓低,易形成對流雨,年降水量在2 000mm以上;另一種為熱帶季風氣候,包括中南半島的大部及5°S以南的許多島嶼,一年之中有明顯的干濕兩季,5°N以北5—10月為雨季,盛行西南季風,11月至翌年4月為干季,盛行東北風。在5°S以南的地區干、濕季交替正好相反。熱帶季風氣候岡年平均降水量大多在1 000mm以上,迎風坡可迖5 000mm。由于東南亞的熱帶濕潤氣候。
? 總歸來說東南亞分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 ,熱帶雨林氣候的氣候特征是全年高溫多雨。熱帶季風氣候的氣候特征是終年高溫,降水分旱雨兩季。
東南亞的位置,范圍,氣候,地形,旅游?
東南亞(SEA)位于亞洲東南部,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。中南半島因位于中國以南而得名,南部的細長部分叫馬來半島。馬來群島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廣闊海域,是世界最大的群島,共有兩萬多個島嶼,面積約243萬平方千米,分屬印度尼西亞、馬來西亞、東帝汶、文萊和菲律賓等國。[1][2][3]
東南亞地區共有11個國家:越南、老撾、柬埔寨、泰國、緬甸、馬來西亞、新加坡、印度尼西亞、文萊、菲律賓、東帝汶,面積約457萬平方千米。其中老撾是東南亞唯一的內陸國,越南、老撾、緬甸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陸上接壤,僅東帝汶不是東盟成員。[4]
東南亞地處亞洲與大洋洲、太平洋與印度洋的“十字路口”。馬六甲海峽是這個路口的“咽喉”,戰略地位非常重要。馬六甲海峽地處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,全長約900千米,最窄處僅有37千米,可通行載重25萬噸的巨輪,太平洋西岸國家與南亞、西亞、非洲東岸、歐洲等沿海國家之間的航線多經過這里。馬六甲海峽沿岸的國家有泰國、新加坡和馬來西亞,其中新加坡位于馬六甲海峽的最窄處,交通位置尤其重要,是溝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“十字路口”、咽喉地段。[5]
東南亞地形屬于?
東南亞的地形特點是地勢崎嶇、山嶺眾多、多火山、地震。東南亞地處亞洲與大洋洲、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的“十字路口”,馬六甲海峽是這個路口的“咽喉”,戰略地位十分重要,馬六甲海峽地處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,全長約1080千米,最窄處僅有37千米,可通行載重25萬噸的巨輪,這種地理位置使東南亞具有濕熱的氣候,并形成繁茂的熱帶森林,是本區與其他區的根本差異。
東南亞的地形?
東南亞是由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組成的。
中南半島北高南低,山河相間,縱向排列;馬來群島地形崎嶇,河流短促,多山地,地殼不穩定多火山地震。二者共同構成了東南亞的地形特點。
東南亞是地處亞洲與大洋洲、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的“十字路口”。馬六甲海峽是這個路口的“咽喉”,戰略地位十分重要。馬六甲海峽地處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,全長約1080千米,最窄處僅有37千米,可通行載重25萬噸的巨輪,太平洋西岸國家與南亞、西亞、非洲東海岸、歐洲等沿海國家之間的`航線大多經過于此。馬六甲海峽沿岸的國家有泰國、新加坡和馬來西亞,其中新加坡位于馬六甲海峽的最窄處,交通位置尤其重要,是溝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“十字路口”、咽喉地段。
東南亞的地形特點?
地形特點:中南半島區本區地形結構比較特殊,山川大勢多南北縱走,山川相間排列,半島基部地勢較高,地形結構如掌狀。
.東南亞島嶼區又稱馬來群島區,包括大巽他群島,努沙登加拉群島,馬魯古群島和菲律賓群島等.高峻的地形支離破碎,位于太平洋和地中海-喜馬拉雅造山帶的火山地震帶的會合帶,火山,地震活動非常劇烈。
擴展資料
東南亞(SEA)位于亞洲東南部,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。中南半島因位于中國以南而得名,南部的細長部分叫馬來半島。馬來群島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廣闊海域,是世界最大的群島,共有兩萬多個島嶼,面積約243萬平方千米,分屬印度尼西亞、馬來西亞、東帝汶、文萊和菲律賓等國。
東南亞地形地質條件?
東南亞擁有一條世界上最大的錫礦帶。它自緬甸中部的撣邦高原起,沿泰緬邊界向南進入馬來半島,至印度尼西亞的邦加島和勿里洞島止,南北延伸了2000多千米。探明錫礦的儲量為600多萬噸,占全世界探明儲量的2/3。因而東南亞是世界上錫礦的最大生產基地。位于錫礦帶上的馬來西亞、泰國和印尼都是主要產錫國,三國每年錫的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近60%。 東南亞錫礦原生于中央山地花崗巖侵入體的接觸帶,經風化剝蝕,由河流搬運至下游,在山麓地帶形成富集砂礦;品位雖不很高,但規模大,礦層厚,易開采,分布相對集中,其它社會經濟條件配合較好,因此比世界其它產錫地區有明顯優勢。
東南亞特殊地形類型?
東南亞由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組成。
中南半島地形特點:地勢北高南低,地形北部山地,南部沖積平原。山河相間,南北縱列分布。
馬來群島地形: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,地勢中高周低。
東南亞的地形地勢?
東南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,是溝通亞洲和大西洋,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必經之路。東南亞中南半島的地勢北高南低,山河相間,縱裂分布。河流下游多沖擊平原河三角洲。馬來群島上多火山地震,山嶺很多,地形崎嶇,平原較少。
東南亞的地形特征?
東南亞位于亞洲東南沿海,大部分地區位于中南半島,地形起伏較大,山河相間,縱列分布,地勢北高南低,地形以山地,丘陵為主,平原分布在沿海地區。
東南亞少部分位于赤道附近的馬來群島,菲律賓群島,島嶼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,地勢中間高,沿海地區海拔低。
東南亞南亞地形特點?
東南亞是由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組成的。中南半島北高南低,山河相間,縱向排列;馬來群島地形崎嶇,河流短促,多山地,地殼不穩定多火山地震。二者共同構成了東南亞的地形特點。
南亞的地形特征是南北高,中間低。南亞分為三個部分,北部喜馬拉雅山脈地帶,中部大平原,南部德干高原地帶。